不少買車不久的新車主,對于車輛質量保修期的認識僅限于幾年或幾萬公里質保的概念上,對于保修手冊中易損件這一細則卻渾然不知。去4S店維修易損件卻后卻被告知已過保修期,需要自己掏錢維修,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哪些屬于汽車的易損件?
一般來說,易損件主要包括:離合器片、剎車片、剎車盤、輪胎、全窗玻璃、燈泡、雨刮片、保險絲、蓄電池、內飾件等,還有一些消耗件,如火花塞、機油濾清器、汽油濾清器等。當然,不同品牌的保修手冊對易損件的定義是有所差別的。而汽車易損件失效主要是因為磨損、腐蝕、穴蝕、斷裂和變形五種形式,如果是用車比較費的車主更要注意這輛這些易損件的情況
不少車主認為,只要在保修期內零部件出了問題,4S店就應該免費更換。其實不然,保修手冊中對這類零部件質保期會另外作了規定,是不等同于新車整車質保期的。因為一般易損件等小零件的損壞比較難界定,如玻璃、燈泡、雨刮、剎車片等通常很難斷定是由于車主使用不當,還是產品質量問題而導致的損壞,廠家一般不承擔質量擔保責任或采取縮短保修時間的政策。
以自主品牌為例:
要定期檢查以下易損件的完好情況:
1、雨刮
噴一些清洗液啟動雨刮,留意雨刮的動作是否流暢,是否出現比較大的雜聲。如果有的話,可能是雨刮過分壓向玻璃,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校。如有劃痕和刮不干凈,可能是要檢查是否有老化、開裂等現象,需要更換雨刮片。
2、制動片和制動盤
判斷制動片是否需更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厚度。一般新的制動片厚度大概在15mm左右,當磨損只剩1/3(4-5mm)的時候,就應該更換了。不要等到磨損到制動片極限發出鐵磨鐵的“嘶嘶”聲時才去更換,這時可能制動盤也受到了損壞。
和剎車片一樣,在頻繁緊急制動時會增大制動盤的損耗,所以不良的駕駛習慣也會直接導致制動盤更換周期的縮減,不同的是,由于材質問題,制動盤比剎車片更耐磨,更換周期也更長,一般情況下,在更換換2-3次剎車片時,就需要更換一次制動盤了。
3、蓄電池
一般汽車蓄電池的使用壽命為2-3年,新車的原裝蓄電池可以使用3年以上。所以如果你的蓄電池如果已經使用差不多兩年,就要注意,它的使用壽命有可能已經到期。下車忘關燈或車載電器設備,車輛熄火前不關空調,不著車情況下大量使用用電設備這些行為都會對蓄電池造成損壞。
4、火花塞
火花塞的電極正常顏色為灰白色,如電極燒黑并附有積炭,則說明存在故障。一般行駛20000-30000公里即應更換。火花塞更換的標志是不跳火,或電極放電部分因燒蝕而成圓形。另外,如在使用中發現火花塞經常積炭、斷火,一般是因為火花塞太冷,需換用熱型火花塞;若有熾熱點火現象或氣缸中發出沖擊聲,則需選用冷型火花塞。
5、輪胎
輪胎的更換周期算是在汽車零件中比較穩定的了,一般時間為五年左右,不過在行車過程中,路面的粗糙、胎壓不穩、或者經常扎胎爆胎都會急劇縮減輪胎的使用壽命,所以除了定期檢查輪胎外,盡量在平順的路面操縱、拒絕暴力駕駛都是延長輪胎使用壽命的關鍵。